2020年 重慶市力爭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
昨日,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一號提案現場辦理會現場。 記者張路橋攝
商報記者付勖 昨日,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一號提案《關于著力打造西部創新中心的建議》現場辦理會舉行。一號提案由民建市委牽頭,民進市委、九三學社市委、臺盟市委、市總工會共同調研、聯合提出建議,引起市級部門高度重視,該提案由市科委主辦,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教委、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金融辦、市中小企業局等單位協辦。市科委主任李殿勛表示,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西部創新資源集聚能力的創新中心。
【提案建議】
著力打造
西部創新中心
《關于著力打造西部創新中心的建議》是市政協四屆四次會議第0001號提案。提案說明,推動創新發展,著力打造西部創新中心,我市面臨著營造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要素、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等問題,如頂層設計工作跟進不夠、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大、保障措施落實不夠好、企業創新能力較弱、創新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科技資源沒有很好的激活、創新創業氛圍不夠。為此,應加強創新頂層設計,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提高統籌服務創新功能,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激活創新資源,進一步營造創新氛圍。
【辦理情況】
市科委
2020年布局建設
科技園區200家
在頂層設計目標上,力爭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西部創新資源集聚能力的創新中心,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西部創新發展引領能力的創新中心,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示范引領與輻射帶動西部經濟社會創新發展能力的創新中心。
完善科技股權投資體系,分別組建各10億元規模的創業種子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三大引導基金。同時,2020年培育科技型企業10000家、科技小巨人1000家;力爭2020年培養科技創新、科技創投、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各100名。就培育創業載體而言,力爭2020年在建設1000家基礎上,重點培育10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眾創空間。力爭2020年全市布局建設科技園區20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園區3——5家,市級高新區8——10家。
另外,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優化重組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在原有普惠性措施基礎上,選擇有條件的區縣、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開展“創新券”制度試點。
市金融辦
每年推動10——20家
創新型企業掛牌上市
對提案“完善科技金融投融資體系”中補充,每年推動10——20家創新型企業掛牌上市,促進企業多渠道直接融資。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互聯網小貸等推動中小微創新企業發展。
市發改委
將引導社會資本
設創業投資基金
將支持創新平臺上檔提質,爭取新獲批3個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對運行較好的平臺給予資金支持。深化投融資體制創新,引導社會資本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等領域設立5——10只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政策研究,激活企業和個人創新創業積極性。
市中小企業局
到2017年末鼓勵支持
200家企業掛牌上市
“十三五”期間,力爭支持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項目300項以上,將培育打造400個樓宇產業園、小企業創業基地。將培育認定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100家、市級信息化服務平臺100個、市級中小企業重點服務機構200家。同時,培育和認定市級中小企業研發中心累計達到300家左右。在融資服務方面,力爭到2017年,“助保貸”、“購置貸”貸款規模達100億元以上。此外,完善已出臺的中小微企業區域性市場掛牌獎勵辦法,擴大獎勵范圍。到2017年末鼓勵和支持200家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交易。
市經信委
推動5——10家企業開展
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
篩選100戶重點企業建立研發投入統計運行調度機制,掌握區縣和企業研發投入動態。會同市財政局盡快出臺《重慶市產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辦法》,用好用活產業技術創新資金。推動5——10家企業開展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積極爭取建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培育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0家以上,新培育建設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3家以上。
市工商局
開展創業服務平臺
和創業券試點工作
積極推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協調落實創業補助資金、后續扶持專項資金以及稅收、社保等優惠政策。加大技術創新支持獎勵力度,開展創業服務平臺和創業券試點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微企孵化園、微企特色村、眾創空間等微型企業孵化平臺建設。
市人社局
在全市100個重點街道
打造一批“創業輔導站”
首先,引進高層次人才的獎勵政策需要修改,人才的價值需要靠市場評估。第二,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培訓質量,培育品牌孵化基地。第三,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出臺網絡創業扶持政策。第四,健全大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中心功能,在市內高校集中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新建一批大學生就業創業公共服務分中心,在全市100個重點街道(鄉鎮)打造一批“創業輔導站”。
市教委
將創新創業成果納入
職稱評審的業績條件
進一步完善職稱政策,將創新創業成果納入職稱評審的業績條件。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社會公益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進入高校,為高校師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建議加大企業參與高校產學研的支持力度。增強企業與高校合作的主動性。